温暖在感觉里属于皮肤感觉。人民卫生出版社《心理学基础》(第三版)指出,裸露部位生理零度为28摄氏度;高于这个阈值,可能引起温觉。
有趣的是,经验和语言也有温暖的感受。
譬如来访者说,
每次我见到阿姨,都有温暖的感觉。
在《心理评估》这本医学教材里,关于临床访谈(clinical interview)技能,也提到了温暖,具体是热情、友好、耐心、认真、不厌其烦、关切、积极、关爱。
贾晓明则定义温暖为共情。
在我看来“温暖”首先来自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得到的皮肤觉。而后人的发展历程里,从人际交往过程、经验泛化了温暖的情绪感受。它可能是平和的心境、短期内轻微上扬的心境,还有接而发生的认知、认知带来的情绪。
无论如何,心理治疗师自己体验、机构、制造温暖,来访者更有机会从这儿体验到心理温暖。这些是我的假设:
感觉温暖
视觉温暖
- 治疗室安排淡暖色的主题色;
- 人工照明照明色温应当在4500k;
- 自然光亮度和人工照明亮度应当在300-500lx之内;
- 小品画:Good Will Hunter;
- 人体工程家具。
肢体语言温暖
- 治疗师在门口迎接,治疗结束后送来访者至门边。
- 目光交流(Medeiros 那种警察审视的眼神就算了);目光的内核是内心平静和宽容。
- 其他:放松的面容,前倾的坐姿
语言温暖
关切
寒暄类
- 我们这儿好找吗?
- 先坐下吧。
- 喝点什么?
共情类
读懂语言元信息(metadata),总结来访者情感,重构事件需求。例如
你由于 *** 气愤得不能自己。如果当时 TA 听懂你的心声,及时给你帮助,那一刻你的情绪会好很多。
心理治疗师针对情绪,构建来访者可能的情绪,及时用来访者的话总结,并且挖掘真实的需求(情感抚慰、行动技能、原因探索)。
语气
平缓的语速、清晰的咬字,没有跌宕起伏的音调。把听众的物理位置假定在治疗师和来访者连线后1米,一般会有恰当的音量。
最后,无论眼前的来访者是任何容貌、任意装束、不同面部表情,他可能刚刚从他自己的战场下来 —— 他可以和治疗师不同,但是不影响来访者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关切的人。
-EOF-